2011年8月國際時政:
1.北京時間8月1日上午消息,奧巴馬發表聲明,稱已和共和黨國會領導人達成曆史性協議,雙方同意妥協,同意未來十年削減赤字1萬億美元,并避免美國未來8至12個月再度面臨債務危機。
2.俄羅斯總統助理德沃爾科維奇8月2日表示,俄羅斯葉卡捷琳堡将申辦2020年世博會。
3.泰國為泰黨總理候選人英拉·西那瓦5日在第二十四屆國會下議院第二次會議上當選為泰國第二十八位總理,成為泰國曆史上首位女總理。
4.駐阿富汗美軍8月6日遭遇“黑色星期六”:一架載有22名美軍特種兵和7名阿富汗軍人的CH-47“支奴幹”大型直升機被塔利班武裝擊落,包括機組人員在内,造成至少31名美軍官兵喪生,創造了美國發動阿富汗戰争以來美軍死亡人數之最。
5.受标普公司将美國信用評級從AAA下調到AA+影響,8月8日美股大幅下挫,道指下跌634點,跌幅達5.55%,收于10809.85點。英國金融時報100指數下跌3.4%,德國股市下跌5%。紐約原油期貨價格下跌6.4%,收于每桶81.31美元;黃金期貨價格上漲61.40美元,收于每盎司1713.20美元,再創曆史最高收盤價。
6.英國騷亂始自8月6日,持續4個晚上,從首都倫敦蔓延至伯明翰、利物浦、曼徹斯特等英格蘭大城市,截至12日,緻死5人,大約1600人被捕。
7.8月13日在印尼萬鴉老閉幕的東盟與中日韓(10+3)經貿部長會議和東亞峰會(10+6)經貿部長非正式會議上,建立亞洲區域範圍自由貿易區的倡議再度被提上日程。會上,中國和日本提出了加快“東亞自貿區”(10+3)和“東亞全面經濟夥伴關系”(10+6)的聯合提案。
8.伊朗原子能組織主席費雷敦·阿巴西·達瓦尼8月17日說,伊朗計劃今年11月中旬或12月正式舉行其首座核電站——布什爾核電站落成儀式。
9.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8月20日上午乘專列抵達俄羅斯邊境城市哈桑。克裡姆林宮和朝鮮媒體證實,金正日開始訪俄,将與俄總統德米特裡·梅德韋傑夫會晤。
10.利比亞反對派武裝8月23日占領了象征卡紮菲政權的阿齊齊亞兵營。利反對派自23日早晨就開始向阿齊齊亞兵營展開猛烈進攻,目前卡紮菲武裝的抵抗人員已經逃離,但卡紮菲的去向仍是個謎。
11.南蘇丹共和國總統薩爾瓦·基爾26日晚頒布總統令,解散原看守政府,正式組成南蘇丹共和國獨立後的首屆新政府。新政府由29位部長組成,基爾領導的“蘇丹人民解放運動”獲得了内閣部長的多數席位。
12.飓風“艾琳”8月27日早登陸美國北卡羅來納州。26日晚,包括紐約州在内的10個州宣布進入緊急狀态,并且下令将約230萬名居民緊急疏散,這是美國曆史上第一次因自然災害進行如此大規模的疏散行動。
13.日本菅直人内閣8月30日集體辭職,野田佳彥于8月30日參加國會首相提名選舉,成為日本曆史上第95任、第62位首相。
2011年9月國際時政:
1.日本新内閣成員名單9月2日上午發布。新首相任命儀式和新閣僚認證儀式當天下午在皇宮舉行,以野田佳彥為首相的日本新内閣正式成立。新内閣陣容的特點,一是注重平衡,兌現野田“不分派系、超越恩怨”的許諾。二是論功行賞,對野田當選民主黨黨首的有功人員給予重任或繼續留任。三是講求務實,延續“泥鳅政治”,不講知名度,起用低調實幹者,如17名閣僚中10人是首次入閣,有5人是40多歲。
2.獨聯體已經走過20年的曆程。9月3日,獨聯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舉行,來自塔吉克斯坦、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亞美尼亞、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的總統,白俄羅斯、阿塞拜疆和烏茲别克斯坦的總理參加了這次具有紀念意義的會議。
3.據伊朗聲像組織網站9月4日報道,伊朗首座核電站布什爾核電站已于當地時間3日23時29分并入國家電網。
4.亞洲開發銀行9月14日發布《亞洲發展展望2011更新》,宣布将2011年亞洲經濟增幅由今年4月預測的7.8%下調至7.5%,2012年亞洲經濟增長預期由此前的7.7%下調至7.5%。報告稱,2011年第二季度,包括中國在内的主要經濟體的出口增長顯著放緩,與此同時,強勁的國内消費和擴大的區域内貿易正幫助維持強勁的經濟增長水平。報告顯示,亞洲最大經濟體之間的區域内出口所占份額從2007年的42%上升至2011年上半年的47%。報告稱,亞洲必須适應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狀況,并加速結構性改革。
5.英國首相卡梅倫和法國總統薩科齊9月15日突訪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裡,并與利“國家過渡委員會”領導人舉行會談,成為迄今為止造訪後卡紮菲時代利比亞的最高級别外國領導人。在會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卡梅倫和薩科齊重申英法對利“國家過渡委員會”在政治和經濟等方面的支持。卡梅倫說,英國将幫助追捕卡紮菲。
6.第六十六屆聯合國大會9月16日以114票贊成、17票反對、15票棄權的結果,同意利比亞“國家過渡委員會”作為利比亞在聯合國的合法代表。
7.朝鮮中央通訊社9月21日報道,由韓國天主教、基督教、佛教等七大宗教團體組成的代表團當天抵達平壤并開始對朝鮮進行訪問。訪朝期間,七大宗教的代表将參觀朝鮮宗教場所,并與朝方宗教人士舉行祈禱會等活動。
8.俄羅斯執政黨統一俄羅斯黨(統俄黨)代表大會23日至24日在莫斯科舉行,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24日的大會講話中提議并支持俄羅斯總理普京作為明年俄羅斯總統大選候選人。普京則表示,如他當選總統,梅德韋傑夫将出任總理。
9.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于9月23日正式向聯合國遞交成為聯合國會員國的申請。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于9月23日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演講,并在演講結束後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正式遞交成為聯合國第194個會員國的申請。
2011年10月國際時政:
1、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10月3日宣布,将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布魯斯·巴特勒、法國科學家朱爾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學家拉爾夫·斯坦曼,以表彰他們在免疫系統研究領域的重大發現。
2、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4日宣布,将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索爾·珀爾馬特、澳大利亞科學家布賴恩·施密特和美國科學家亞當·裡斯,以表彰他們“通過觀測遙遠的超新星而發現宇宙正在加速擴張”這一成就。他們的發現第一次提出了“暗能量”存在的令人信服的證據。
3、韓國統一部10月4日表示,由于朝鮮對韓國向朝鮮水災地區提供援助的提議未予以回應,韓國取消了該援助工作。韓國聯合通訊社4日報道,據統一部相關人士表示,韓國政府原計劃于10月中旬向朝鮮提供價值50億韓元(1美元約合1194韓元)的水災援助物資,并向朝鮮轉達了韓方的提議,但朝方至今沒有予以回應,因此韓國政府已經取消了對朝鮮進行援助的相關工作。
4、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5日宣布,将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以色列科學家達尼埃爾·謝赫特曼,以表彰他“發現了準晶”這一突出貢獻。瑞典皇家科學院稱,準晶的發現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化學家對物體的構想。
5、歐洲央行于當地時間10月6日在德國首都柏林舉行管理委員會會議。歐洲央行行長特裡謝在新聞發布會上稱,歐洲央行将于11月重啟規模約400億歐元的銀行債券購買計劃,在一級和二級市場上購買這些擔保債券,預計2012年10月結束。同時,歐洲央行還将向歐元區銀行提供兩次無限額的長期再融資操作。
6、10月7日是阿富汗戰争爆發十周年紀念日。數百名美國民衆6日聚集在首都華盛頓的自由廣場,舉行“占領華盛頓”抗議活動,要求政府結束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争,停止轟炸别的國家和“浪費美國的資源”,關注國内民生問題。示威者打出反戰标語,架起飛機模型,要求停止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實施無人機轟炸,并以無主之鞋來悼念在美國全球“反恐戰争”中無辜喪生的各國平民。
7、“占領華爾街”抗議活動10月8日進入第四周,該活動在繼續向美國全國擴散的同時也出現了新的變化。因為“占領華爾街”一開始是無組織而散漫的街頭行動,但在勢力逐漸壯大後,逐漸受到媒體關注,有美國人甚至擔心,美國是否也将出現類似希臘或倫敦的騷亂。有美國專家指出,這次規模龐大的抗議活動已逐步向聲勢浩大的社會運動演變,暴露出了美國在經濟、政治和社會領域中存在的諸多深層次問題。
8、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10日宣布,将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托馬斯·薩金特和克裡斯托弗·西姆斯,以表彰他們對宏觀經濟中的因果關系進行的實證研究。
9、日本防衛相一川保夫在10月11日的記者會上表示,考慮到航空自衛隊F—15戰機7日發生的副油箱掉落事故原因仍在調查中,安全性尚未得到确認,F—15不宜參加16日的航空閱兵式。據共同社報道,日本航空自衛隊目前有約200架F—15,作為主力戰機的F—15缺席閱兵式極為罕見。事故發生後該機型被停飛,隻可在領空受侵犯的情況下才會起飛。據航空自衛隊透露,航空閱兵式将在茨城縣空自百裡基地舉行,原定由包括F—15在内的57架戰機和運輸機參加。
10、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10月12日下午在歐洲議會發表題為《通往穩定和增長的路線圖》的講話,提出了一套解決歐債危機的全面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對希臘繼續采取救援行動;完善歐元區的幹預權力;以協調一緻的辦法來加強歐洲銀行;加快實施經濟增長政策;強化經濟治理。巴羅佐稱此方案是恢複歐元區和整個歐盟信心的“路線圖”。巴羅佐認為,采取上述行動可以恢複市場信心,“隻有這樣才能證明我們有辦法解決經濟面臨的挑戰”。
11、統一俄羅斯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安德烈·沃洛比約夫10月12日宣布,統一俄羅斯黨将計劃于11月27日提前召開代表大會,會上将正式推舉普京為參加2012年大選的該黨候選人。俄羅斯今年12月将舉行杜馬(議會下院)選舉,明年3月将舉行總統大選。在今年9月24日召開的統一俄羅斯黨的代表大會上,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答應領導該黨參加杜馬選舉并推舉普京參加總統選舉。普京則表示,在自己獲勝的情況下,将任命梅德韋傑夫擔任新一屆政府總理。
12、美國總統奧巴馬10月21日發表講話,宣布持續近9年的伊拉克戰争即将結束,所有美軍将于今年年底前全部撤出伊拉克。當前美國在伊拉克駐軍約4.4萬人,按照美伊兩國2008年簽署的駐軍地位協定,美軍應于今年年底前全部撤出伊拉克。美方本來希望在伊拉克繼續駐留3000至5000名美軍士兵,但由于伊方拒絕給予駐留美軍司法豁免權,迫使美方決定撤回所有美軍。
13、法國巴黎時間10月21日12時30分,俄羅斯“聯盟”運載火箭攜帶的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首批兩顆衛星從法屬圭亞那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标志着歐洲人向擁有自己的智能衛星定位系統又邁進了一步。
14、北大西洋理事會10月21日在北約布魯塞爾總部召開特别會議,初步決定北約将于10月31日結束在利比亞的軍事行動。北大西洋理事會将在未來幾天内做出停止軍事行動的正式決定。同時,北約将與聯合國和利比亞“國家過渡委員會”就此進行密切協商。
15、10月31日零點前兩分鐘,當女嬰丹妮卡·卡馬喬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喬斯法貝拉公立醫院第一次睜眼看這個陌生的世界時,或許還不知道自己出生的意義——她的降生意味着地球上第70億名公民的到來。聯合國一衆高級官員親自前往菲律賓看望了卡米爾一家,還為這位一出生就“聞名全球”的小女嬰帶去了一塊小蛋糕,并将10月31日命名為“70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