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光臨,湖南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網!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形勢與政策 >> 國際聚焦 >> 正文
今天是:     

中俄原油管道滿輸投産

作者:國務院國…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1-01-06

中俄原油管道滿輸投産

2011年01月05日11:42 來源: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

2011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滿輸,并正式投入生産運行。投産當天輸送原油4.2萬噸,我國又一條油氣戰略通道打通。至此,我國陸上三大油氣管運通道中已有兩條建成并投産。

俄羅斯當地時間2011年1月1日6時30分,俄羅斯斯科沃羅季諾分輸站開啟供油閥門。

北京時間2011年1月1日5時48分,俄羅斯原油進入中國境内位于漠河縣興安鎮的首站儲油罐内。11時許,中國漠河輸油站啟泵,中俄漠大原油管道正式啟輸,中國東北方向原油進口通道正式貫通。由于前期完成的試運行已在漠大線管道内填充了55萬噸原油,大慶林源末站在漠河站開閥約15分鐘後開始正式接油。

中俄原油管道是在中俄兩國領導人親自關心并直接推動下形成的重大合作成果。早在1996年,中俄兩國領導人就做出加強油氣戰略合作、建設中俄原油管道的重大決策。俄羅斯原油到達大慶林源站後,将進入東北管網輸送到大連、撫順等煉油廠,開始煉制并向市場提供産品。過去,我國由俄羅斯進口石油主要靠鐵路運輸。中俄原油管道投産後,不僅輸送量大幅度提高,安全環保性增強,運輸成本也将大大降低。

中俄原油管道中國境内段漠大線是我國第一條通過永凍土區的管道,沿途水系、森林和沼澤、凍土間隔分布,地質條件複雜,冬季極端嚴寒達到零下52.3攝氏度,積雪時間長達5個月,其中116公裡穿越永凍土地帶。中俄原油管道開工建設以來,中國石油近5000名管道建設者突破冬季不能土建施工的禁區,攻克極端嚴寒地區焊接保溫難、永凍土施工難和機械設備降效嚴重等世界級施工難題,填補我國管道建設穿越特殊(永凍土)寒冷地區設計和施工空白,僅用486天建成竣工。

在投産試運過程中,中國石油管道建設和運行等單位,團結一緻,通力合作,全力以赴抓好投産工作,上千人巡護在管道沿線,克服極端嚴寒條件下的諸多不利條件,确保了試投運順利進行,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低溫、空管、冷投運和連續滿負荷運行,一次投産成功。

經過中國石油人的艱辛努力,中哈原油管道和中亞—西二線天然氣管道相繼建成投産,形成我國油氣進口西北通道。中俄原油管道建成投産,形成我國油氣進口東北通道。中緬油氣管道工程建成投産後,将形成我國油氣進口西南通道。陸上三大油氣管運通道與海上航運通道一起,形成中國油氣進口的四大戰略通道。(來源: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上一條:維護好朝鮮半島和平穩定符合有關各方利益
下一條:胡錦濤發表2011年新年賀詞 共同增進各國人民福祉

 
湖南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網 版權所有 中國 湖南 電話:0734-8281070 郵編:421001 郵箱:908021795@qq.com
舉辦單位:湖南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研究會 承辦單位:2003网站太阳集团形勢與政策教學與研究中心
項目支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09JDSZK042) 湖南省社科基金高校思政教育研究項目(09B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