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中國外交是對新時期外交布局加以落實的重要之年,也是全面豐收之年。
新理念·新高度·新進展
積極推進國際關系理論創新繼提出“中國夢”、堅持正确義利觀、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和建立以合作共赢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之後,今年又相繼推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提出構建以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為核心的發展倡議。上述新理念進一步豐富了中國外交的戰略理論,也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注入了鮮明的中國元素。
全力拓展周邊睦鄰友好關系中日關系逐步走出僵局,保持回穩勢頭。中韓關系目前處于曆史最好時期。中斷三年之後,中日韓領導人在韓國首爾會晤,三方合作重回正軌。習近平主席對越南、新加坡進行國事訪問,李克強總理出席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并訪問馬來西亞。中國和東盟簽署自貿區升級議定書。中國領導人與中亞國家高層會晤頻繁,中亞已經成為中國在境外投資比較集中的區域之一。中國—巴基斯坦經濟走廊正式啟動。印度莫迪總理訪華,雙邊關系提高到一個新高度。
努力推動與主要大國關系取得新進展習近平總書記對美國進行首次國事訪問,促進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發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保持高水平運行,兩國元首分别出席在對方首都舉辦的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70周年活動,習近平總書記連續第三年訪俄。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對英國進行“超級”國事訪問,雙方決定構建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系,開啟中英關系“黃金時代”。李克強總理年内三次訪歐,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法國總統奧朗德訪華,中歐合作不斷開創新局面。
深化與發展中國家務實合作年初在北京舉行中國—拉共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李總理訪問巴西等四國,中方與有關四方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簽署兩洋鐵路可行性研究合作文件。習近平主席訪問津巴布韋、南非,推動中津、中南關系邁上新台階。中非合作論壇峰會首次在非洲大陸舉行,中非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中國貢獻彰顯大國責任
全面參與并引導多邊外交進程習近平總書記首次訪問聯合國總部,提出構建以合作共赢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金磚國家領導人會議決定建設更緊密的夥伴關系,新開發銀行年内有望運行并啟動首批合作項目。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上合組織發展實現新跨越的五點主張,上合組織啟動印度、巴基斯坦等加入程序。習近平主席出席G20峰會和APEC領導人會議,提出中國主張,傳遞中國信心。中國堅持“共同但有區别責任”的原則,率先與美國作出減排承諾,宣布建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為巴黎氣候大會成功作出基礎性貢獻。
大力促進世界共同發展兩年前,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建設,向國際社會提供又一公共産品。兩年來,已有沿線60多個國家積極響應和參與。絲路基金已經投入運行,亞投行預計年底前挂牌開業。中國宣布将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支持發展中國家落實2015年後發展議程;免除對有關最不發達國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還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
深入參與解決全球熱點問題,發揮我大國作用中國多次在伊核問題談判關鍵時刻提出中國方案。此外,中國在阿富汗問題、烏克蘭問題、叙利亞問題、朝鮮半島無核化、南海争端等問題上,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也得到有關國家的理解、支持和贊譽。
在2014年底舉行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使對外工作具備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2015年的中國外交實踐生動有力地诠釋了這一重大理念,中國與世界關系正在譜寫新的曆史篇章。(作者吳正龍 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前駐外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