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光臨,湖南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網!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形勢與政策 >> 政策解讀 >> 正文
今天是:     

社保基數“提檔” 最挂心的是收益

作者:    文章來源:新華網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5-12-24

20150107 

    剛步入2015年,媒體梳理資料就發現:全國已有天津、重慶、福建、江西等地,執行新的社保繳費基數标準。與2014年相比,用人單位和職工需要繳納的社保費用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天津社保繳費下限将上漲282元,上限上漲1278元。而此前,十八屆三中全會已明确指出,要适時适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日前也表示,養老保險繳費水平偏高。國家層面釋放的改革信号是要把企業和個人的社保負擔降下去,那又是什麼原因促使一些地方還對社保基數“提檔”?社會保險是不是真如常言所說的“多繳多好”?

wps1F82 

===社保繳費基數為何會上調?===

    随社會平均工資增長

    各地對社保繳費基數的調整,主要是基于上一年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增長。目前,各地普遍以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為社保繳費基數,工資平均數不到下限的按照下限算,超過上限的按照上限計算。在社會平均工資逐年增長的情況下,各地對社保繳費基數上浮。

    緩解養老壓力

    “交錢養老,多繳多好”,近幾年,包括養老在内的社保體系,似乎急于向公衆糾正“政府兜底”的錯覺。

    當然,理念的改變來自現實的倒逼:社保基數“漲價”,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緩解即期養老壓力。>>

===實際情況卻是這樣的……===

    我國社會保險費率在國際上屬于偏高水平

    眼下,我國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5項社保的繳費比例,企業為29.8%,個人為11%左右,合計超過個人工資的40%,在國際上屬于偏高水平。社保繳費标準已是全球前12位,且其他11個國家都是歐洲高福利國家。>>

    最低工資增長幅度為近年最低水平

    從最低工資增長幅度看,人社部透露的數據顯示,今年19個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标準,平均增幅在14.1%,是近年最低水平。這也意味着,在經濟下行風險明顯的背景下,勞動者薪資水平漲幅收窄,而企業薪資支出壓力增大。由于曆史和現實原因,社會平均工資存在虛高成分,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社會群體平均收入的真實情況。企業被平均的現象十分嚴重。不然,不會有那麼多企業的平均工資低于社會平均工資。>>

    社保基金或在貶值

    财政部發布的《關于2013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決算的說明》顯示,2013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35994億元。不過,按照現行規定,這筆錢隻能存銀行、購買國債,雖然保證了基金安全,但基金收益較低,趕不上物價上漲幅度,這就造成了社保基金的貶值。>>

===社保基數“提檔”可能帶來的弊端===

wps1F93 

    增大企業成本 不利于個人消費

    社保基數大幅“提檔”,可能帶來雙重直接傷害:一是對企業來說,高成本的社保支出意味着其增大成本壓力;二是對職工個體而言,社保支出增速緊跟工資增速,對消費預期可能産生鉗制作用,不利于消費。

    是對企業的變相加稅?

    不僅如此,近年來,各地為完成财政收入任務,也為了出台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吸引大企業、大項目,一般性企業稅收負擔也在不斷加重,收過頭稅、寅吃卯糧、貸款繳稅等現象随處可見,且不合理收費、罰款等也在擡頭。企業的稅負已經處于全球很高水平,社保繳費基數标準再不停地提高,屬于變相加稅,多數企業将無力承受。>>

===繳多繳少不是關鍵,老百姓最關心的是以後的待遇===

    社會保險不是社會福利,參保人必須先履行繳費義務,再享受待遇。工資上漲了,社保多繳一些也在情理之中。關鍵在于,多繳了社保,以後的收益是否能得到相應的增加,是否能獲得更好的保障。說到底,這才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

    例如,社保“重頭戲”養老金的替代率(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後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标之一)水平是否能夠得到相應提高,就是社會關注的熱點。

    “從勞動者角度來看,最關心的就是社保的繳費和收益。”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員高慶波說。>>

===百姓期望:如何确保繳費與收益的平衡公正?===

    首先是降低社保繳費率。

    在社保繳費率一直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再大幅提高社保繳費基數,無疑将進一步加重繳費負擔,影響參保熱情。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确指出,要擴大參保繳費覆蓋面,适時适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社保繳費基數和費率的調整必須同步進行,合理調整不同收入群體水平,減輕低收入者負擔。

    其次,加大公共财政投入。

    數據顯示,目前社會保障支出占我國财政支出12%,遠低于西方國家30%-50%的比例,即使是一些中等收入國家比例也在20%以上。專家指出,從根本上解決養老金可能存在的缺口,必須調整我國的财政開支結構。各地不能隻盯着公衆的社保繳費基數,更應承擔起政府責任,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共同做大做強保障體系。

    第三,提高保障水平。

    社保繳費基數上浮後,勞動者最關心的就是,交的錢多了,享受的收益有沒有同步增加?如今,一些地方隻是公布社保繳費基數上浮多少,對養老金替代率等社保待遇的提高語焉不詳,自然難以赢得公衆的理解和支持。

    此外,實現社保基金保值增值。

    按照現行規定,社保基金收入隻能存銀行、購買國債,雖然保證了基金安全,但基金收益較低,趕不上物價上漲幅度,從而造成了社保基金的貶值。在提高社保繳費基數的同時,有關部門還需開動腦筋,通過多元化投資實現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防止公衆的養老錢、救命錢白白縮水。>>

===人社部專家:社保基金需擔巨額改革成本 繳費水平難降低===

    專家認為,近期我國困于資金不足等問題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尤其是養老保險繳費水平較難,但有關部門可考慮采取部分個人繳費必須做實,用個稅抵扣購買商業養老險等方式,确保并增加參保者的收益。

    人社部專家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就業與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教授:

    我國養老保險背負着巨大的曆史包袱。由于社保制度建立較晚,在制度建立之初,曆史原因造成了部分人沒有繳費或繳費積累不足,但仍可享受社保待遇,使得養老險背上了大量職工視同繳費或者沒有繳費的空賬包袱。社保基金需承擔巨額“改革成本”并支撐運行,這也進一步導緻了8%的個人繳費未能真正進入個人賬戶,反而進入了養老保險基金的統籌部分,個人賬戶因此也被打了“白條”。換言之,這也就形成了新人養老人,用新人的繳費為老職工發養老金這一問題。

    中央财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教授:

    我國畢竟是發展中國家,與基本已經完成社會建設的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在城市建設、教育、醫療等諸多領域,都還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受困于資金問題,如果大體維持現有财政補貼水平,公衆期望有關部門短期内降低社保繳費費率,特别是職工養老保險繳費費率的可能性應該說不大。

雖然整體性降低社保繳費費率,尤其是養老金繳費費率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對于各地領取最低工資等低收入群體,建議國家可以考慮出台特惠措施,單獨降低這部分人群的繳費比例。由于其繳費相對較少,一方面對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影響不大,另一方面卻可以相對增加其收入,對這部分人群的生活能産生正面的直接影響。>>

上一條:全面實施大病保險 如何防止“因病緻貧”
下一條:衛計委解讀“全面二孩”明年普遍實施

 
湖南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網 版權所有 中國 湖南 電話:0734-8281070 郵編:421001 郵箱:908021795@qq.com
舉辦單位:湖南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研究會 承辦單位:2003网站太阳集团形勢與政策教學與研究中心
項目支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09JDSZK042) 湖南省社科基金高校思政教育研究項目(09B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