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處暑,漸有新涼遞好秋,沙洲袅袅涼風起,拂去了夏日的熱意。沿着公路,經過重重雲霧缭繞的山峰,在接近三小時的車程後,我們一行人來到了“半條被子溫暖地”——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村。我們此行,是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一次“大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

一下車,映入眼簾的是,平坦寬敞的柏油路、整齊漂亮的民居、郁郁蔥蔥的果林和瑤族百姓一張張快樂的笑臉。在“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看到了工農紅軍經過汝城時發生的一幕幕的感人場景;在徐解秀老人故居,深入了解了“半條被子”的感人故事。在沙洲村,我們近距離地觸摸着它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細細品味,深深思索。

經過譚詩華書記的介紹和對沙洲駐村青年幹部的采訪,結合我們在沙洲村的所見所聞,不得不驚歎于新時代沙洲村的巨大變化,不得不驚歎于沙洲村駐村青年幹部的奮鬥氣概。不計個人得失,離開自己的家鄉,離開自己的家庭,将青春奉獻給沙洲村,是幾位駐村青年幹部的共同經曆!“做好農村工作,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美滿日子,必須真心實意為群衆解決實際困難。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盡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這樣才能當好群衆的“貼心人”、當好群衆的“主心骨”,是幾位駐村青年幹部的共同心聲!我們由此深感欣慰和受教,在這片土地上,熱血似火的沙洲駐村青年幹部正追随着當年女紅軍“為民初心”的足迹,赓續“半條被子”精神,在新時代譜寫着為人民謀幸福的華彩樂章。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在學生眼裡,老師是‘吐辭為經、舉足為法’,一言一行都給學生以極大影響,教師思想政治狀況具有很強的示範性。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讓教師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是啊!兩天的沙洲村之行,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師,我們收獲頗豐,感慨良多!教育者隻有先受教育,才有思想覺悟的提高,才有感同身受的體驗,才有不令而行的示範效應,才能以自己的心“喚醒另一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