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下午,學院于崇德樓418學術報告廳舉辦主題為“概念史研究的視野與方法——以馬恩經典著作核心概念的使用為例”的學術講座,主講人為學院教師、南京師範大學博士陳元,全體在校研究生參與本次活動。
在講座中,陳元老師以《詞與物》、《哲學曆史辭典》等經典著作為切入點介紹概念與概念史的研究,揭示了詞與物的張力關系、概念變遷及其在社會政治革命中的作用。随後,陳元老師從五個方面闡明概念與概念史的主要内容。一是概念與概念史的定義。國外學者從語義學、語用學和社會思想史維度對概念進行界定,從社會思想史的角度來看,概念并非曆史語境中無意圖的結構,而是社會和曆史發展的動态表征和延展,概念史則包含社會和語言、核心概念的發展脈絡、社會和詞語之間的緊張關系、共時性和曆時性分析等内容;二是概念與概念史的研究緣起與發展。概念史一詞最早見于黑格爾的《曆史哲學》,而思想史、觀念史、社會史以及關鍵詞研究的語言學轉向推動了概念史向前發展,經過“鞍型期”的發展,概念對“現代世界的語言構造”發揮重要作用,不同的社會階層、政治派别通過概念來表達他們的經驗、預期和行動,推進了社會發展進程,概念史研究也取得方法路徑、研究傾向、研究派别等成果;三是研究視野與方法。陳元老師介紹了概念與詞語、概念史與觀念史、概念史與社會史等研究維度,并概括了數據庫分析、概念從分析、新名詞研究、關鍵詞研究、翻譯傳播研究等研究方法,為開展概念史研究提供借鑒與參考;四是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中的核心概念。陳元老師以“共産主義與社會主義”、“異化”、“虛假意識形态”為例論證了概念研究的重要性;五是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關鍵概念。例如“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全過程民主”等研究高頻詞,并強調要關注學科熱點,嚴格區分概念,拓展學術研究的視野與深度。
會後,王海同學提出相關問題,陳元老師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解答。此次講座讓各位同學了解了概念與概念史的主要内容、基本特點和研究方法,進一步拓展了研究視野,獲得全體同學的一緻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