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訪問2003网站太阳集团網站!
今天是:
學科建設

社會服務和學科聲譽

當前位置:2003网站太阳集团 -> 學科建設 -> 社會服務和學科聲譽 -> 正文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處理好辯證關系

作者:黃秋生  發布日期:2021-12-29  來源:  點擊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幹實事,系統回答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形成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這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正确處理好變局與新機、内需與外需、消費與投資、發展與安全這幾個辯證關系。

處理好變局與新機的關系

變局中孕育新機,這是對經濟發展大勢的科學判斷。立足新發展階段,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變局中有新機,挑戰與機遇并存。變局應對好了,就能防範化解風險,做到臨危不亂、危中尋機;定力保持好了,就能抓住機遇,準确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内部條件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從國際形勢來看,在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不确定性明顯增加。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經濟循環格局發生深度調整,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逆全球化趨勢,各國内顧傾向上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如何沖破已有困局,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就成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解答的重大課題。從國内情況來看,我國發展仍處于并将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雖然經濟發展面臨各種壓力,但我國經濟韌性強、經濟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産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可以說,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适應我國發展階段要求、塑造國際合作和競争新優勢的必然選擇。

面對國際風雲變幻,我們必須辯證處理變局與新機的關系,在大變局中把握新機遇。既要堅持自主創新,努力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又要全面利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隻有充分調動和運用好國内外形勢變化帶來的一切積極因素,發揮我們的獨特優勢,才能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處理好内需與外需的關系

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這是對經濟發展動力的深刻認識。内需與外需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正确認識内需與外需的辯證關系,不僅能增強國内循環的主體地位,而且有助于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對我國經濟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的自覺把握。改革開放前,我國經濟以國内循環為主,進出口占國民經濟比重很小。改革開放以後,我國主動融入國際大循環,形成了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發展格局。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擴大内需戰略的導向下,我國對外貿易的比重以及我國經濟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均發生了變化。2019年,對外貿易依存度下降到31.8%。目前我國經濟總量已超過100萬億元,占全球經濟的比重提高到17%以上。我國擁有1億多市場主體和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還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内的14億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内需市場。因此,構建新發展格局并不是被迫之舉,而是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還要看到的是,新發展格局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并不是要搞封閉的國内單循環,而是要構建一個開放的、相互促進的國内國際雙循環格局。内需與外需的雙輪驅動旨在積極擴大有效需求,聯通國内國際兩個市場,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要辯證處理好内需與外需的關系。既要堅持擴大内需這個戰略基點,又要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一是要加快培育好、完善好、發展好完整的内需體系,使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更多依托國内市場,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二是要通過不斷發展新模式、新業态、新技術、新産品,優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着力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内需求的适配性,從而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态平衡。當然,擴大内需并不是放棄外需。要保障外貿産業鍊、供應鍊暢通運轉,穩定國際市場份額,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從而提高在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更好争取開放發展的戰略主動。隻有堅持内需與外需兩手抓,才能提升我國産業鍊和供應鍊的穩定性和競争力,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争力、發展力、持續力。

處理好消費與投資的關系

把握消費與投資的動态平衡,這是促進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要求。新形勢下,擴大内需是一個系統性、綜合性工程,不僅涉及供給與需求兩端,而且也包含消費與投資兩翼。牢牢把握擴大内需這個戰略基點,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内部支撐,必須堅持消費與投資的動态平衡。

近年來,消費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是不可忽視的是,我國消費率偏低仍是一個基本事實。從消費需求看,我國在結束“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後,盡管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逐漸成為主流,但總體消費水平還不高,提升和優化的空間還很大。如何讓老百姓敢消費、能消費、願消費,進而消費得起、消費得好,如何精準滿足人民群衆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需求,如何優化收入結構、提升消費能力,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擴大内需、釋放經濟活力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從投資需求來看,投資空間發生了全新變化,傳統産業、房地産投資等已趨向飽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态成為投資新取向。正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所指出的,要暢通國内大循環,促進國内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

擴大内需不是簡單地刺激消費,不是擴大無效投資,而是要把擴大消費需求和有效投資協調起來。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必須在合理引導消費、儲蓄、投資等方面進行有效制度安排。對擴大消費而言,最根本的是促進就業,完善社會保障,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紮實推進共同富裕。既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縮小居民收入差距,又要多管齊下減輕居民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方面的後顧之憂,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在鼓勵擴大消費的同時,必須增強投資增長後勁。一是加強統一規劃和宏觀指導,統籌好産業布局,避免重複建設。二是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三是創新投融資機制,打造良好營商環境,拓展有效投資空間。隻有實現消費與投資的平衡增長,才能持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切實提高社會建設水平。

處理好發展與安全的關系

統籌發展與安全,是防範經濟重大風險的必然選擇。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二者辯證統一。構建新發展格局,要統籌好發展與安全,增強自身競争能力與風險防控能力。

眼下,全球經濟治理進入快速變革期,發展與安全的關聯性、互動性不斷增強。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複雜。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隐患,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沖擊挑戰,最重要的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我國各類矛盾和風險易發期,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隻有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風險意識,樹立底線思維,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風險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才能堵住漏洞、強化弱項,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挑戰,确保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順利推進。由此可見,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主動謀劃發展空間和積極保障經濟安全的正确選擇。

正确處理好發展與安全的關系,必須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有效防範和應對可能影響現代化進程的系統性風險。在推動發展中,既要強調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是高質量發展,又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切實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築牢安全防線,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促進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統籌發展與安全,既要善于運用發展成果夯實保障國家安全的基礎,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

危機中育先機,變局中開新局。隻有利用好國内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把握好消費與投資的動态平衡,統籌好發展與安全,才能有效應對國内外複雜形勢,不斷推動中國經濟航船乘風破浪、行穩緻遠。

(作者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2003网站太阳集团基地研究員)

版權所有: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 

地址:2003网站太阳集团雨母校區崇德樓4-5樓2003网站太阳集团 郵編:421001

技術支持:博達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