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訪問2003网站太阳集团網站!
今天是:
黨群工作

理論學習與宣傳

當前位置:2003网站太阳集团 -> 黨群工作 -> 理論學習與宣傳 -> 正文

崩“山”之始,立“族”之先——湖南芷江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研修報告

作者:圖/文 俞光華  發布日期:2020-07-22  來源:  點擊量:

 


 

 

按照教育管理部門要求,結合2003网站太阳集团暑期研修工作部署,也為了緬懷革命先烈,加強思政課教師自身的愛國情感培養和愛國精神培育,以及弘揚和踐行民族精神,提升思政課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并增強學院凝聚力,2020711日,2003网站太阳集团一行28人來到湖南懷化“芷江受降紀念館”進行為期一天的實地考察研修。現将研修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循迹

“八年烽火起盧溝,一紙降書出芷江”,盡管抗日戰争遠不是從盧溝橋事變開始(從1931年的918日,日本侵略者就入侵了中國的領土。),但日本投降,中國人民取得最終勝利起于“芷江受降”卻是可以确定的。1945821日,代表百萬侵華日軍的今井武夫副總參謀長一行,奉侵華派遣軍司令岡村甯次之命令,由南京飛抵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今),進行乞降會談。經過三天洽談,雙方最終就日本投降的一系列問題達成協議,日方交出了在華兵力部署圖,接受了令其陸、海、空三軍繳械投降命令備忘錄,這為最終的南京簽字儀式奠定了基礎。自此,芷江成為宣告侵華日軍徹底失敗的關鍵之地。“芷江受降”也寫下了我國近代史上抵禦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光輝一頁,标志着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偉大不朽的曆史豐碑,是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的重要曆史見證。

為紀念這一重大曆史史實,19472月,國民政府在受降地建“受降紀念坊”一座。1985年,芷江縣人民政府報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修複開放,并陸續成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11月,芷江受降舊址被中宣部公布為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舊址主要包括抗日勝利受降紀念坊、中國戰區受降舊址(包括受降會場舊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舊址,何應欽辦公室舊址)、蕭毅肅陳列室、受降史料陳列館、兵器陳列館、受降亭和援華飛虎隊紀念館等紀念性構築物和輔助建築。

在解說員的引領下,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走進中國人民抗日戰争勝利受降舊址大門,瞻仰了被譽為“中國凱旋門”的中華大地上唯一一處紀念抗戰和二戰勝利的标志性建築物——“血”字形受降紀念牌坊,參觀了中國人民抗日戰争勝利受降舊址的中國戰區受降典禮會場、中國陸軍總司令部、何應欽辦公室,觀看了“正義的勝利”、“曆史選擇芷江受降”、“芷江受降”、“全國各地受降”、“彪炳青史的受降城”五個展廳部分。

二、感悟

在受降紀念館,2003网站太阳集团的老師們駐足一幅幅珍貴的曆史圖片和一件件厚重的曆史文物前,仔細觀看,認真聆聽講解員詳細的解說。一件件滄桑的曆史遺物,一張張珍貴的曆史照片,記錄着日寇的罪行,記載着中國人民曾經的苦難,更記載着中國人民抗戰曆程以及所取得的輝煌業績。這種直觀的革命傳統教育,是對大家在思想上和身心上的一次洗禮,使人終生難忘。通過大量珍貴的文獻、圖片和實物,大家親身感受到硝煙彌漫的歲月,以及老一輩革命家為了民族的解放而英勇不屈,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深刻體會到那個年代的艱苦和戰争勝利的來之不易。

芷江受降紀念館的存在,讓中國人民時刻銘記曆史,當然這也并不是要中國人民耽擱在曆史的苦難上唉聲歎氣,而是要從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愛國魂。參觀完受降紀念館,老師們紛紛表示不但要懂得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更要把愛國主義精神變成努力工作,建設強大國家的動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貢獻力量。大家一緻認為隻有牢記曆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才能使中國的明天更美好,使世界的和平更有保障。

“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列甯全集》第82卷,168)。在現階段,愛國主義成為各個民族賴以存在、發展的情感紐帶與精神支柱。因此,隻有我們負起對祖國和民族命運的高度責任心,對祖國的前途充滿希望和自信,讓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能把“振興中國之責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才能使多難的祖國“轉弱為強”,“易危為安”,以嶄新的姿态“表白于世界”。

三、解惑

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代社會,崇尚來去自由,“為什麼要愛國”是很多人所難解的問題。在“芷江受降”研修之行後,這個問題變得明朗而直接。

首先,愛國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愛國是曆史地、現實地、自發地形成的,忠誠和熱愛自己祖國的思想和情感表達。人類因為生存需要,借助群體的力量方便獲取生活資源和獲得保護,進而形成族群社會。人們對所生活的族群所提供的舒适、甯靜、豐富、優越與安全感産生依戀和榮耀的情感。為了使生産和生活利益得到保障,人們自發地維護這個族群的完整性,對所生活之地和族群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對族群其他同胞有強烈的認同感,強烈希望保留族群的特色和文化基礎,這就是最樸素的愛國主義。現代社會,愛國主義集中表現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為保衛祖國和争取祖國的獨立富強而獻身的奮鬥精神,同時也要求人們把對祖國的熱愛變成自己的行動,努力為祖國和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其不僅體現在政治、法律、道德、藝術、宗教等各種意識形态和整個上層建築之中,而且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成為影響民族和國家命運的重要因素。芷江之所以有機會成為受降地,就是因為有千千萬萬的中華子民自發地選擇為保衛祖國而獻身,為争取祖國的獨立富強而奮鬥。當然,這也是中華民族成為世界唯一延續文明之地的主要原因。

其次,愛國是中華文明延續的曆史經驗和民族精神體現。“中國文明,已著于五千年,此為西人所不及。”(孫中山:《中國民主革命之重頭》)然而,中國卻屢遭侵略,多承磨難,這與中華文明的特征密不可分。中華文明是以農業社會為基礎的農業文明。農業文明有别于古代遊牧文明的騷動飄泊、兇悍征戰,也不同于現代工業文明的重利輕義、見物忘情。農業文明崇尚和平、安定、團結、勤勞和自強不息。這讓中華民族對吾土吾民具有特殊的、深厚的、難以割舍的情感。同時,也正因此,中華民族曾耽于人情世故,進取乏力而遭外族入侵,尤其是近代以來到新中國成立以前,幾乎就是一部外敵入侵的屈辱史。但中華民族每遇危難,總能在團結統一、自強不息、勤勞勇敢精神鼓舞下渡劫祛災,這就更形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愛國主義核心情懷,也使得中華文明更深植于愛國土壤,更珍視民族同胞,更珍惜和平穩定,更推崇集體主義,形成了崇尚愛國主義的民族文化氛圍。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中華文化和文明,中國人民才會在日寇淫威下不屈鬥争,并最終迎來了“芷江受降”。 

再次,愛國是處于“馬克思所指明的時代”的人們的現實處事要求。有人認為愛國一詞頗為主觀。愛國就意味着相比其他國家的人,個人對同胞的道德責任更大,愛國主義中的利他主義具有選擇性,因而具有道德上的瑕疵性;也有人認為在宗教國家,常因宗教普世價值與愛國群體價值沖突,難以在價值觀上融合而産生矛盾;更有人提出與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相對立的世界主義思想,要求建立一種同一性精神共同體。然而不幸的是,無論是道德上的世界大同主義,還是宗教普世價值主義(不同宗教的信仰沖突本身就是普世價值矛盾的注腳),亦或世界主義社會理想,最後都局限于觀念本身的矛盾而無法實現。尤其在馬克思所指明和批判的階級社會、利益沖突前提下,各種基于标準化、單一化的人類社會理想難免破産。因此,退而求其次地,人們現實的選擇不得不指向為“大同”社會創造條件,即先保證本國本族之利益,進而推己及人地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形成。這也意味着任何隻顧謀求一國利益,或打着超越國家、民族利益而侵略他國的行為,終将被曆史所淘汰,這也是日本失敗、中國赢得“芷江受降”的根本原因。

“曆史是映照現實的一面明鏡,曆史的教訓永遠不能忘記”,芷江之行不僅使2003网站太阳集团的老師們增長了曆史知識,激發了愛國情感,更重要的是,這次集體研修讓我們每一位老師都對曆史有了更多的認識,對愛國有了更多的感悟,對“為何要愛國”、“什麼才是愛國”、愛國的理性和理性的愛國等愛國主義教育的原問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這為我們以後思考“培養什麼樣的人”以及踐行“怎樣培養人”奠定了思想和理論基礎。我們回顧曆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要告誡年青人,記住昨天的曆史及經驗教訓,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珍惜和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版權所有: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页(欢迎您) 

地址:2003网站太阳集团雨母校區崇德樓4-5樓2003网站太阳集团 郵編:421001

技術支持:博達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