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好揚帆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紀實
新華社記者:張宿堂、李斌、車玉明、楊維漢、熊争豔、王宇、餘曉潔
文章來源:新華網北京11月5日電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10年來,一個宗旨更加突出:中國共産黨人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黨、政府、全社會都會關愛和幫助你們。”2004年11月30日下午,北京佑安醫院。胡錦濤總書記微笑着把手伸向受病魔困擾的艾滋病患者,胸前的紅絲帶在冬日裡閃動春的希望。
曆史的長河百轉千回,細小浪花折射溫暖光亮。
10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幾乎每年看望艾滋病患者,還邀請患兒和緻孤兒童做客中南海。
“四免一關懷”,中央防治經費從每年1億增加到22億,制定艾滋病防治條例……
一部10年艾滋病防治史,彰顯着中國共産黨人執政為民理念的與時俱進。
适應時代新要求,滿足人民新期待。在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礎上,黨中央、國務院堅持以人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努力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指導思想的變化,帶來政績觀的變化——
2011年8月,南京首次在全市郊縣鎮街考核中取消國内生産總值指标,居民就業和收入成為主要考核内容。
政績考核指标的調整,是執政黨踐行以人為本理念的生動體現——讓勞動者體面勞動,成為上下一緻的共識;“幸福廣東”“幸福安徽”“幸福山東”……越來越多的省區市,将提高民生福祉作為黨和政府追求的目标。
民生艱難處,為政發力時。
擴大就業、社會保障、辦好教育、醫療改革、保障住房、增加收入……10年裡,中國共産黨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成績單。
——城鄉居民參加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人數超過13億,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醫療保障網;
——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城鎮新增就業連續5年超過千萬;
——從免費義務教育在全國鋪開到撥款160億為農村學生提供“營養餐”,從校舍維修改造到《校車安全管理條例》通過,教育公平邁出新步伐,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加快建立住房保障體系,大興保障性安居工程,保障範圍從低收入困難群衆向中等收入群衆、進城務工人員延伸……
——出台多項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框架日益健全,基本實現了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
——積極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努力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各地普遍調高最低工資标準,對困難群衆發放生活補貼,3次調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
依靠誰?為了誰?發展的成果由誰享?答案,寫在一項項政策措施裡,蘊含在民生的點滴變化中。
10年來,一筆筆真金白銀的傾力投入,民生保障和改善的力度前所未有。數字顯示,2003年至2011年,全國财政用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出累計達16.47萬億元。
10年來,從新農合補助标準到種糧農民補貼,從企業養老金标準到農民工子女上學,民生保障和改善水平一步步提高,社會公平正義的陽光灑遍城鄉大地。
10年來,從基本藥物制度的初步建立到促進就業規劃出台,再到義務教育法修訂,政策法規體系的逐步健全和完善,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制度保障。
民為邦本,本固邦甯。
華夏兒女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夙願,變成一幕幕生動而真切的生活場景。
人民怎能忘記,從洪澇災區到地震災區,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到苦甲天下的甘肅定西,從聖地延安到巍巍井岡……每逢元旦、春節,胡錦濤總書記頂風冒雪,進民居,看糧袋,和鄉親們一起剪窗花、包餃子、拉家常。
“在改善民生上要紮紮實實辦幾件實事”“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總書記反複強調。
心系人民,情牽百姓。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也對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要求。
人民不會忘懷,從殘疾人到農民工,從留守兒童到被拐婦女,一個個特殊群體權益保護的規劃陸續出台,一項項舉措相繼落實……
在城市——連續8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全國範圍内解決關閉破産國企退休人員參加醫保、老工傷待遇等一批曆史遺留問題;多部門聯動,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随遷子女受教育。
在農村——2006年元旦,農業稅條例廢止,終結了在中國延續2600多年的“皇糧國稅”;2009年,中國農村養老新政在長久期許中起步。
“農民也有養老金,好比送咱養老兒!”領到第一筆養老金時,74歲的山西老羊倌王立柱刻滿皺紋的臉上露出燦爛笑容。
發放各種補貼,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連續9年發布“一号文件”,确保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到實處。
娃娃上學不繳費,老漢種地不繳稅,月月領錢喜滋味。老百姓說,我們趕上了好光景。
1196元,1500元,2300元……10年間,中國貧困标準不斷刷新。
《南華早報》評論:貧困标準每一次提升,意味着更多“窮人”産生。中國甯願“丢面子”的做法背後,是以民生為重,讓更多普通人分享發展成果。
人的全面發展,絕不僅僅是吃飽穿暖。
從“尊重和保障人權”入憲,到“同票同權”“同命同價”——人民權利得到法律的進一步保障;
從5億多國民在網絡自由沖浪,到“開門立法”“專題詢問”——公民表達訴求的渠道更加暢通;
從社會服務與管理不斷創新,到“村民自治”“基層民主”——億萬群衆的積極性、創造性不斷迸發……
神州大地,大寫的“人”字高高挺立。
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10年來,一個形象更加鮮明: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和諧世界,中國與世界關系發生深刻變化
這是世界矚目的時刻——
2006年11月4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胡錦濤主席與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48個非洲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或代表一一握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世界上發展中國家最多的大陸,掀開了合作的嶄新篇章。
這是萬衆期待的聚首——
2008年11月15日,華盛頓美國國家建築博物館。在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一次聚首,胡錦濤主席向世界發出呼籲:通力合作,共度時艱……
這是全球關注的行動——
2011年2月底至3月初,戰火紛飛的利比亞。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撤僑行動緊急展開:35860名同胞或由中國軍艦護航,或乘坐一架架包機、一輛輛客車安全撤離……
新世紀以來,世界格局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之中,中國與世界相互依存日益緊密。10年間,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大旗,秉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宗旨,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開放戰略,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推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上升,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形象愈發鮮明。
這是中國共産黨人的鄭重宣示——2005年,“和諧世界”,一個充滿東方智慧、描繪國際關系理想狀态的詞彙亮相國際舞台。
這年4月,胡錦濤主席參加雅加達亞非峰會,首次提出應“推動不同文明友好相處、平等對話、發展繁榮,共同構建一個和諧世界”;9月,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胡錦濤主席闡釋了中國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理念。
數年裡,中國領導人在不同場合反複倡導,“和諧世界”的理念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和贊同。
這是始終把國家的主權和安全放在首位,妥善處理複雜敏感問題的10年——
11月初,中國海監執法編隊繼續在我釣魚島海域進行例行維權巡航。海監編隊對非法進入我領海活動的日方船隻進行監視取證,并實施驅離措施。
自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顧中國政府多次嚴正交涉,宣布對中國領土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非法實施所謂“國有化”以來,中國采取了公布領海基點基線、海監船“常态化”執法管理等一系列維權行動。
從釣魚島到黃岩島,10年來,中國妥善處理與周邊國家的海洋權益和領土主權争議,有效捍衛國家主權。
10年來,中國在國際上堅決遏制“台獨”“藏獨”“東突”等反華敵對勢力分裂破壞活動,堅定維護國家利益。
這是共同應對挑戰,話語權不斷提升的10年——
2012年6月,中國決定向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增資430億美元。此時,歐洲經濟被債務重負拽向深谷,國際金融機構急需補血……
國際金融危機肆虐的日子裡,中國始終和各國并肩而立,攜手應對:從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到亞歐首腦會議、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議,中國領導人積極參與,倡導各國風雨同舟,共尋危機解決之道。
危機之初,美國《時代》周刊預言中國“隻是個身陷囹圄的大國”。中國迅速出台一攬子計劃,使經濟率先回升向好,到2009年第三季度,國内生産總值增速超過8%,《時代》不得不感歎中國“幾乎成為照耀全球經濟信心的燈塔”。2009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50%。
有這樣一個細節,被有心人記錄下來:2009年4月2日,倫敦。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新聞中心的牆上懸挂3個時鐘,分别顯示着“華盛頓時間”“倫敦時間”和“北京時間”。
小小的細節,從一個側面映射出中國話語權不斷提升,并逐步跻身全球治理核心圈。
10年來,中國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币基金組織份額不斷提升,陸續加入金融穩定理事會、巴塞爾委員會等主要國際金融标準制定機構。林毅夫、朱民分别成為第一個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和首位擔任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副總裁的中國人。
這是分享發展機遇,互利共赢開放戰略不斷推進的10年——
2007年4月15日,經曆半個多世紀風雨的廣交會由“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
從“出口”到“進出口”,一字之增,折射的是一個牽動全球神經的變化:中國正日益成為國外優質商品的巨大市場。
權威部門還預計,“十二五”期間,中國貨物總進口規模超過8萬億美元,将成為世界最大進口國。
10年來,中國外交始終把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作為主線,推動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切實維護了全方位對外開放條件下我國發展利益。
這個長期吸引大量外商直接投資的國度,近年來還“華麗轉身”,對外投資迅猛增加,已成為第五大對外投資國。
自由貿易有助于互利共赢。中國迄今已與28個國家和地區簽訂和實施10個自由貿易協定,雙邊貿易總額超過了中國進出口總額的1/4。
這是積極參與,在國際安全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的10年——
黎巴嫩東南部小鎮希亞姆,聯合國軍事觀察員哨所外不到200米處,被炸彈燒焦過的土地上,一塊墓碑上镌刻着中國軍人杜照宇的名字,也記載着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誓言。
10年來,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向戰亂地區派出了2萬多人次維和官兵和軍事觀察員,成為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無論是應對恐怖主義、解決地區沖突,還是參與斡旋朝核、伊核問題,中國一直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從亞丁灣、索馬裡海域護航到印度洋海嘯救援,從氣候變化談判到糧食安全會議,10年來,解決國際熱點問題都少不了中國的建設性作用。
這是廣交朋友,進一步推進全方位外交的10年——
從一些細節,可以窺見中國運籌新型大國關系的不懈努力:
中美元首10年會晤26次,兩國建立健全了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等90多個政府間對話機制;
普京再次就任俄羅斯總統一個月内即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中歐領導人每年定期會晤,增強了雙方的理解和互信……
作為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中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劃定了約2萬公裡邊界線,解決了同12個陸地鄰國之間的陸上邊界問題。
從不斷創新的上海合作組織到日臻成熟的中非合作論壇、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從備受矚目的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機制到倡議中的中國-拉丁美洲合作論壇……10年來,一系列對話機制成為增強互信、促進合作的新平台。
全方位、多渠道的對外交往格局實現新發展:中國共産黨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建立黨際聯系;全國人大與五大洲的幾十個國家議會定期交流;中國軍隊與30多個國家的軍隊舉行近60次聯合演習;350多所孔子學院遍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公民出境人次從1000多萬增加到7000多萬……
與時代發展同步伐,與人民群衆共命運——10年來,一個核心更加鞏固:大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不斷提高黨的領導科學化水平
10月10日,老舍茶館内,一場由北京大栅欄街道工委主辦的黨建沙龍,吸引同仁堂、全聚德等36家老字号負責人齊聚一堂:大栅欄文商旅科技平台建設啟動,互聯網快車将搭載着大栅欄800年傳奇曆史和老字号故事,駛向全國乃至世界……
“大栅欄文化底蘊深厚,我們要把資源優勢變成發展優勢,用商圈黨建推進科學發展。”大栅欄街道工委書記田靜說。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
當代中國正經曆着空前廣泛的社會變革,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一些黨員幹部宗旨意識淡薄、脫離群衆,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戰鬥力不強……
新形勢下,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
10年來,黨中央把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統籌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增強了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
用科學發展觀等重要戰略思想武裝全黨——中國共産黨站在執政興國的高度,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體現到領導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使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一次次學習和教育活動在全黨展開。
2005年1月起,全黨開展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成為一次黨性鍛煉的大實踐。
2008年9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正式啟動,370多萬個黨組織得到錘煉,7500多萬名黨員經受洗禮。
2010年4月以來,創先争優活動使黨員幹部的作風得到磨砺,黨群關系進一步密切……
活動中,中央領導同志身體力行,為全黨作出表率。“進基層、進村子、進農戶”,“與群衆同吃、同住、同勞動”……一項項舉措,真正使黨員幹部受教育、人民群衆得實惠。
沉下身子接地氣,排憂解難聚民氣。僅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就為群衆辦實事辦好事1780多萬件。
各級黨組織把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力量,為黨和國家辦成大事、辦好喜事、辦妥難事提供了強大動力和重要保證。
一個善于學習的政黨,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中南海懷仁堂,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一次次圍坐在橢圓形的會議桌旁。
10年77次——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将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确立為一項重要制度,長期堅持。
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研讨馬列經典,尋訪革命足迹,重溫入黨誓詞,開展專題教育……10年來,史上罕見的幹部培訓在全國大規模展開。一批批省部級領導幹部陸續走進黨校,縣委書記、縣長一次次端坐在課桌前……
“不加快發展不行,不科學發展更不行。”廣大黨員幹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科學發展的認識進一步深化。
人民群衆是力量之源、執政之基。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10月12日上午,人民大會堂,上海市普陀區桃浦鎮紫藤苑社區黨總支書記楊兆順的先進事迹在會場回響。
拳拳深情,講述着一個樸素的道理:“你跟百姓有多近,百姓對你就有多親。”10多年來,在楊兆順帶領下,一個昔日的治安“重災區”變成了文明社區。
楊善洲、沈浩、郭明義……10年來,一大批優秀共産黨員牢記宗旨,愛崗敬業,樹起時代的精神标杆。
小小電話号碼,架起“愛心熱線”;微博、博客、QQ群,搭起“連心橋”……伴随科技進步,網絡信息平台成為黨和政府為民謀利、解民之憂的重要渠道。
制度建設是黨的建設重中之重。
“今後每次召開中央全會,中央政治局都要向全會報告工作,以接受大家的監督。” 2003年2月,黨的十六屆二中全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在第一次代表中央政治局向會議報告工作時鄭重宣布。
這是中央領導集體率先垂範,帶頭發展黨内民主、加強黨内監督的重要舉措——10年來,黨中央帶頭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推進工作制度化、規範化。
建立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常委會向全委會負責、報告工作和接受監督制度,推行和完善地方黨委讨論決定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幹部票決制,健全幹部考核評價機制、選人用人制度,完善黨員黨性分析、民主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監督制度……10年來,一項項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制度逐步健全完善,增強了黨的活力,提高了執政能力。
公開選拔、競争上崗……機制的變化,使更多的優秀幹部脫穎而出;兩推一選、公推直選……制度的革新,讓廣大基層黨組織活起來、強起來。
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聯絡部、中央黨校等單位的大門向外國記者、駐華外交官打開;黨中央13個部門單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黨委的新聞發言人全部“就位”……10年間,中國共産黨更加自信、更加開放。
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關系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
頒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成立預防腐敗機構,大力加強巡視工作,深入推進黨務公開、政務公開,積極推進行政審批、财政管理、幹部人事等制度改革……10年來,懲防腐敗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權力運行進一步規範。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級黨委和紀檢監察機關保持了懲治腐敗的強勁勢頭,堅決查處了一批重大違紀違法案件。
從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64萬多件,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機關處理2.4萬多人。
保持黨的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要求。今年1月,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屆中央紀委第七次全會上深刻闡述了新形勢下保持黨的純潔性問題,為新形勢下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發揮領導幹部的表率作用,強化道德建設,努力提高黨性修養……今年以來,黨在純潔性建設上領域不斷拓展、内容不斷豐富、成效不斷提高。
10年來,在波瀾壯闊的治國理政實踐中,黨旗更加鮮豔,黨徽更加閃亮……
“中國和中共都發生了巨大改變。如今的中共能直面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并加以解決。”長期觀察中國共産黨的歐洲左翼黨主席比斯基認為。
藍圖鼓舞人心,明天更加美好——10年來,一種啟示更加明晰:面對未來,必須牢牢把握科學發展這個主題,牢牢把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偉大征程上創造新的輝煌
彩球飛舞,旗幟飛揚。10月26日,“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大型圖片展覽在北京展覽館開幕。
一張張圖片、一幅幅圖表、一段段視頻,記錄着10年間令人難忘的一幕幕。
2002年至2012年——10年發展不尋常,10年道路耐思量。
綜觀10年,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國内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繁重,中國共産黨人緊緊抓住和用好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戰勝了一系列嚴峻挑戰,奮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7月23日上午,京西賓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讨班開班式上,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科學分析了當前我國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闡述了事關黨和國家全局的若幹重大問題,深刻回答了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未來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這是10年實踐得出的科學總結——我們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曆史性成就和進步,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以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展觀,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指導。
這是10年發展得到的最大啟示——經過長期努力,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重大理論和實踐成果,最重要的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确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
曆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
黨的十八大前夕的中國世界矚目——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目前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将何去何從?
——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能否牢牢把握機遇、沉着應對挑戰,關鍵取決于我們的思想認識,取決于我們的工作力度,取決于我們推進改革發展的步伐。
——我們要全面審視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全面把握我國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衆新期待,科學制定适應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更加奮發有為、兢兢業業地工作,繼續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繼續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奮力完成時代賦予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到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時,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到新中國成立100周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面向未來,中國共産黨人使命依然光榮,任務更加艱巨。
這是世界上最大執政黨的政治宣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
這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堅定決心:
——我們必須毫不動搖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我們必須抓緊工作,抓緊落實,在未來5年為到2020年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标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進而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我們必須毫不動搖走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中開辟出來的正确道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幹擾所惑;
——我們必須毫不動搖推進改革開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信心百倍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和風險。
四個“必須”,再次向世人昭示了中國共産黨人的清醒和堅定。
這是中國共産黨人面臨的基本國情——
人口多、底子薄,發展還很不平衡,人均國内生産總值在世界各國中處于百位左右,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大,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還有1億多人生活在聯合國設定的貧困線以下……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推進生态文明建設——從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未來工作進一步作出了全面部署。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将于11月8日召開。這次大會将在總結10年治國理政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确今後一個時期的發展目标和宏偉藍圖。
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堅定不移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人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共産黨必将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記者:張宿堂、李斌、車玉明、楊維漢、熊争豔、王宇、餘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