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光臨,湖南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網!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形勢與政策 >> 重要文獻 >> 正文
今天是:     

《從怎麼看到怎麼辦——理論熱點面對面·2011》之一:“漲”字牽動百姓心——怎麼保持物價穩定

作者:中央宣傳…    文章來源:新華網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1-09-01

為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更好地回答當前幹部群衆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組織編寫的通俗理論讀物《從怎麼看到怎麼辦——理論熱點面對面·2011》已由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在全國各地新華書店發行。

據了解,從去年年底開始,中宣部理論局就組織力量深入基層開展調研,認真了解廣大幹部群衆的關切,梳理出怎麼保持物價穩定、怎麼解決分配不公、怎麼解決住房問題、怎麼解決就業難、怎麼解決看病難、怎麼實現教育公平、怎麼解決發展不平衡、怎麼遏制腐敗現象蔓延等八個熱點問題。圍繞這八個問題,他們組織中央有關部門和理論界部分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研讨,廣泛征求了理論界和社會各方面意見,在集思廣益、反複修改基礎上,形成了最後的書稿。

該書緊密聯系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緊密聯系幹部群衆的思想實際,既分析“怎麼看”又回答“怎麼辦”,深入解讀黨和政府的政策措施,深入分析對群衆的相關利益安排,對八個方面問題作出了深入淺出、有針對性和說服力的回答,有助于人們加深對中央精神的理解,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為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标而奮鬥上來。該書說理透徹、文風清新、圖文并茂、可讀性強,是面向基層開展宣講活動、進行形勢政策教育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輔助材料。

據了解,該書是從2003年開始中宣部理論局組織編寫的系列通俗理論讀物的第九本,已在全國各地書店陸續推出。記者在北京西單圖書大廈看到,該書一經推出,就吸引了衆多讀者的關注。許多讀者反映,這本書在繼續保持前幾本通俗理論讀物特點和風格的基礎上,在内容安排、文字表述等方面又有了進一步的改進,更加貼近百姓、反映民聲、打動人心,對于人們化解思想疑惑、增強發展信心将發揮重要作用。

記者還了解到,中央宣傳部理論局和中央電視台還以該書為基礎,攝制了八集同名電視專題片,将在中央電視台播出。(新華社 2011-08-03)

“漲”字牽動百姓心——怎麼保持物價穩定

2010年我國儲備糧投放情況

近年來城鄉低保标準變動情況(單位:元/月)

2011年伊始,曆時1個月的“漢語盤點2010”活動揭曉,“漲”字排名第一,獲選年度國内字。人們選“漲”,主要表達了對物價上漲的強烈感受:菜價漲、米價漲、油價漲……2010年以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月度同比漲幅一路攀升,連續突破3%、4%、5%、6%,2011年6月達到了6.4%。

物價既反映宏觀經濟運行,又直接影響百姓的衣食住行,是民衆感受的“溫度計”。雖然說物價波動是一種正常的經濟現象,但是物價過高、漲速過快,就會造成百姓生活壓力過大、心裡不安,甚至會引發恐慌。可以說,物價穩,人心才穩、社會才穩;物價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影響全局的政治問題、社會問題。

“漢語盤點2010” ——用一個字、一個詞描述2010年的中國和世界。2011年1月5日,經過網民推薦、專家評選、網民投票等,評出國内字、詞和國際字、詞,分别為“漲”、“給力”和“亂”、“軍演”。

組合拳:成效初顯壓力仍大

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物價一路走低。随着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一攬子計劃的實施,我國經濟率先企穩回升,加上世界經濟緩慢複蘇,國内外重要大宗商品價格止跌回升并大幅上漲。在這種情況下,11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轉正,12月升至1.9%,通脹預期有所顯現。進入2010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持續上漲,5月上漲3.1%,10月為4.4%,11月達到5.1%;2011年物價繼續在高位運行。為什麼物價上漲這麼快?

深度解讀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英文縮寫為CPI,反映一定時期居民所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變動趨勢和程度。我國統計的商品和服務項目,包括食品、煙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8個大類。

成本上升影響。近年來,随着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資源消費需求持續增加,各類資源性産品價格不斷升高,并引起勞動力、土地等價格相應上漲,而這些生産要素是計入生産成本的,其價格上漲也最終體現到了商品價格中。

大宗商品

大宗商品,是指可進入流通領域,但非零售環節,具有商品屬性,用于工農業生産與消費使用的大批量買賣的物質商品。主要包括三個類别:一是能源商品,如原油、煤炭等;二是基礎原材料,如鐵礦石、銅、鋁、鉛等;三是農副産品,如玉米、大豆、小麥、稻谷等。

輸入性影響。當前,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日益緊密,世界經濟對我國發展的影響不斷擴大。其中,棉花等大宗商品對外依存度較高,國際市場的“風吹草動”會影響國内市場。例如,2011年2月25日,國際期貨市場的大豆、棉花價格,一年内分别上漲了46.1%、126.4%,直接推升了國内相關商品價格。美國實施新一輪量化寬松貨币政策,加劇了國際大宗商品漲價趨勢。

自然災害影響。這兩年,極端天氣現象較多,從西南冬春連旱到中東部持續低溫,從南方多次暴雨和台風到北方小麥主産區冬春連旱,長江中下遊還先後遭遇幹旱和洪澇,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給許多農産品生産帶來很大困難,加劇了供需矛盾。

美國新一輪量化寬松貨币政策

量化寬松,是指中央銀行通過大量印鈔或者買入債券等方式,向銀行體系注入一定數量的超額資金,目的是創造新的流動性。2010年11月初,美國從自身利益出發,啟動新一輪量化寬松貨币政策,宣布8個月内購買6000億美元的國債。此前曾推出第一輪量化寬松貨币政策,購買了1.7萬億美元的資産。

流通環節影響。目前我國糧食、蔬菜等農産品生産正逐步向優勢區域集中。山東、河北、河南三省蔬菜産量占全國産量近40%,海南反季節蔬菜有78%銷到外地。這種區域結構變化,是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必然結果,但也需要多環節、長距離的流通,勢必增加成本。特别是自然災害多發,增加了運輸困難,推動了物價上漲。

流動性影響。近兩年,我國貨币信貸供應規模擴張較快,2009年和2010年的銀行新增貸款規模分别為9.59萬億元和7.95萬億元,加上境外“熱錢”流入,流動性持續充裕,加大了物價上漲壓力。

投機炒作影響。由于市場秩序不規範,部分遊資借勢、借題炒作,客觀上炒高了某些商品的價格,主觀上強化了市場漲價預期,成為物價上漲的重要推手。

物價上漲牽動着百姓的心。這一輪物價上漲,食品漲價最為明顯,約占全部漲價因素的70%,如大白菜、西紅柿、豬肉的銷售價格大幅上漲。民以食為天,頓頓都要吃飯,食品漲價老百姓感受最直接,反映自然強烈。調查顯示,2011年第二季度,有68.2%的人認為物價“高,難以接受”。

深度解讀

流動性

流動性,通俗地說,就是在經濟體系中流通的貨币數量的多少。一般來講,流通的貨币越多,流動性就越充裕,社會的購買力就越強,引發商品價格上漲的壓力就越大。

“熱錢”

“熱錢”是指為追求高回報而在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它與正當投資的最大區别在于以純粹投機為目的,而不會為社會創造财富。“熱錢”炒作的對象包括股票、期貨、原油、黃金、貨币、房地産乃至一些農産品。從2001年至2010年10年間,流入中國的“熱錢”平均為每年250億美元,相當于中國同期外彙儲備的9%。

面對“節節升高”的物價,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為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保障群衆生活,中央明确提出,要把穩定物價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并頻頻“亮劍”,打出了一套控物價、保民生的“組合拳”。

權威聲音

宏觀調控要圍繞穩定物價來展開

張平(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在2011年的10項重點工作中,把保持價格總水平的基本穩定列為第一條,這是多年來所沒有的。從宏觀調控目标到經濟政策,都要圍繞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來确定、來展開。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保持物價總水平的穩定。

2010年8月27日,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産 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劍指蔬菜價格上漲;

2010年11月19日,國務院下發《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 保障群衆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16條具體舉措;

2010年11月26日,交通運輸部等三部門出台《關于進一步完善鮮活農産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的緊急通知》,将綠色通道擴大到所有收費公路;

2011年3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下發《關于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标準與物價上漲挂鈎的聯動機制的通知》,從制度上保障困難群衆生活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

2011年5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關于完善價格政策 促進蔬菜生産流通的通知》,努力降低蔬菜生産流通成本;

鮮活農産品運輸綠色通道

鮮活農産品公路運輸綠色通道,最初于1995年組織實施,主要内容為:在收費站設立專用道口,對整車合法運輸鮮活農産品車輛給予“不扣車、不卸載、不罰款”和減免通行費的優惠政策。2010年12月1日起,綠色通道擴大到全國所有收費公路,而且減免品種進一步增加,目前主要包括新鮮蔬菜、水果,鮮活水産品,活的畜禽,新鮮的肉、蛋、奶等。

2011年6月1日,農業部下發《關于做好當前生豬生産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6項措施穩定生豬生産;

2011年7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促進生豬生産平穩健康持續發展 防止市場供應和價格大幅波動的通知》,要求減緩生豬市場的周期性波動,促進生豬生産平穩健康持續發展。

目前,這些政策措施的效果正在逐漸顯現,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低于其他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而且,維持物價穩定的有利條件也在增加。一是2011年夏糧繼續豐收,有利于降低通脹預期;二是經濟增速的适當放緩,有利于減輕價格上漲的需求壓力;三是6月份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落,有利于減少輸入性通脹壓力;四是穩健的貨币政策正發揮積極作用;五是翹尾因素在下半年會逐月縮小。特别是上半年我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國内生産總值增長9.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8%,為穩定物價提供了較好宏觀經濟環境。

但同時也要看到,物價調控不可能一蹴而就,穩定物價是攻堅戰不是閃電戰。當前物價形勢還比較嚴峻和複雜,物價上升的壓力還比較大。2011年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了5.4%。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加大政策的貫徹與落實力度,繼續運用多種調控手段,堅決保持物價穩定。

深度解讀

翹尾因素

翹尾因素,是指上年物價變動對第二年的延伸影響。物價指數通常按年距環比計算,即當年各月的價格指數以上年同月為基期計算。因此上年物價變動會對當年造成影響。如,某種商品2010年前11個月的價格均為1元,12月漲到2元,然後一直保持到2011年12月。雖然這個商品的價格在2011年全年都保持穩定,但在計算2011年前11個月的價格指數時,需要與2010年相同月份的價格相比,因而結果就為200%,這一“漲價”就全部由翹尾因素導緻,而直到2011年12月,價格同比降為100%,翹尾因素才得以消除。

轉穩健:管好貨币穩物價

有個比喻:價格猶如船,貨币好比水,水漲自然船高。在商品數量沒變情況下,貨币多了,買同樣的商品就需要花更多的錢,也就是漲價。

近兩年,面對百年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央果斷實行積極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寬松的貨币政策,出台總額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大幅增加貨币供應規模。這為我國應對危機沖擊提供了充足“彈藥”,對經濟企穩回升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客觀上也造成了國内流動性充裕。2010年新增外彙占款3.27萬億元,比上年增加32.4%,“熱錢”淨流入355億美元,比過去10年平均多42%,這都加大了物價上漲的壓力。

深度解讀

外彙占款

外彙占款,是指一個國家的銀行收購外彙資産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币。對中國來說,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兌換貨币,外資引入後需兌換成人民币才能進入流通使用。國家為了外資換彙,要投入相應的人民币資金,增加了人民币的需求量,形成了外彙占款。

存款準備金率

存款準備金,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它占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率越高,可用于發放貸款的資金就越少,信貸擴張能力也越差。在我國,最低存款準備金率由中國人民銀行确定。

為此,中央明确要求,要将穩定物價作為貨币政策的首要任務,并将政策取向從适度寬松調整為穩健。“治水之法,不可執一”,管好流動性這個閘門,治好貨币這個“水”,應采取綜合治理的辦法,“收”、“疏”、“堵”并舉。

“收”,就是減少貨币供應量。2011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發出了“收”的信号。截至7月上旬,已3次提高人民币存貸款基準利率;6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達到21.5%,創曆史新高。今後将繼續靈活運用各種貨币政策工具,加強流動性管理,促進貨币信貸适度增長,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的貨币條件。

“疏”,就是引導資金流向。管好流動性,并不意味着全面緊縮,而是堅持“有扶有控”,着力優化信貸結構,使貨币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應引導資金投向戰略性新興産業、節能環保産業、現代服務業、科技自主創新等,投向“三農”、中小企業和就業、助學、扶貧等,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權威聲音

把擡頭的物價盡快打下去

周小川(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在抗擊危機期間,财政政策和貨币政策都是擴張型的,這是應對金融危機的有針對性的舉措。政策也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在反危機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物價和資産價格上升等一些負面效果會慢慢顯現,但政策調整一定要及時,要把擡頭的物價盡快打下去。

“堵”,就是嚴控境外“熱錢”流入。當前,全球流動性充裕,“熱錢”四處尋找投機空間。由于普遍看好中國發展、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境外“熱錢”伺機湧入内地。必須打好“熱錢”阻擊戰,進一步完善人民币彙率形成機制,建立“熱錢”流入的預警機制,加強對國際資本進入途徑、投資規模和投向的監測,嚴厲打擊“地下錢莊”等違法犯罪活動,最大限度減少“熱錢”的流入。

2004—2010年我國糧食産量連續七年增長;2011年全國夏糧實現“八連豐”,總産量達到12627萬噸,為曆史第二高産年。

保供應:增加供給穩物價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這揭示了一個經濟學原理:供求關系決定價格。供不應求,商品價格就會上漲;供大于求,價格就會下降。隻有保障商品的充足供應,價格穩定才有堅實基礎。

當前,我國主要工業品總體供大于求,農産品供求基本平衡。但農業生産基礎比較脆弱,一定程度上還是靠天吃飯,農産品供應的變化容易引起價格波動。近些年,我國幾次幅度較大的物價上漲,幾乎都與農産品漲價有關。如2008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月度最高漲幅達8.7%,主要就是受豬肉價格上漲影響。這輪物價上漲也不例外,如2010年突出表現為蔬菜價格上漲,最近幾個月豬肉價格上漲又推動物價達到新高。

農業豐,百姓安;糧價穩,百價穩。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立足國内保障供應始終是頭等大事。中央明确提出,穩定物價關鍵要扶持農業生産,堅決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千方百計确保農産品供應。

首先,大力發展生産。“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必須進一步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增加對農民的生産補貼,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三農”的投入将達9884.5億元,比2010年增加15.2%。繼續完善農業生産利益補償機制,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2011年小麥每50公斤提高5元—7元,水稻提高9元—23元。今後10年,國家還将投入4萬億元,用于水利設施建設,這将有力提高農業抗擊天災的能力,夯實農業生産穩定增長的基礎。

權威聲音

手中有糧 心中不慌

陳錫文(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從經濟規律和中國國情看,穩增長、控通脹、調結構,必須首先穩住農業。隻有保證農産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才能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越是國内外經濟環境錯綜複雜,越是國内通貨膨脹壓力增大,越要抓好農業生産,這樣才能赢得經濟工作的主動權。

針對這輪物價上漲中食品價格漲幅較高的情況,必須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應通過5年左右努力,确保大中城市郊區有基本菜地面積,自給率保持穩定并逐步提高。對近期生豬價格上漲,國家将加大生豬生産扶持力度,加強生豬公共防疫體系建設,中央支持大型标準化規模養殖場和小區建設的投資将恢複到2 5億元。同時,應全面掌握、及時發布“菜籃子”産品的生産情況和供求變化信息,積極引導生産和市場流向。

各地加強蔬菜基地建設

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以來,各地投入蔬菜基地和大棚建設資金超過100億元,全國秋冬蔬菜種植面積較上年增加800萬畝,秋冬蔬菜總産量達到3.37億噸。

其次,完善儲備吞吐。農産品生産具有周期性、不穩定性,而消費卻是常年的、持續的。必須發揮儲備吞吐“蓄水池”功能,實現“高抛低吸、削峰填谷”。按照國際标準,一個國家的儲備糧庫存應占該國一年消費量的17%—18%,這是儲備安全的警戒線,而我國已超過了40%,糧食庫存充裕。要進一步完善重要商品儲備制度和主要農産品臨時收儲制度,把握好國家儲備吞吐的力度和節奏,針對當前個别地方“賣菜難”情況,要發揮好儲備調節作用,臨時收儲一批可以短期貯存的蔬菜。

深度解讀

“米袋子”省長負責制

1994年以來,我國實行糧食省長負責制,即所謂“米袋子”省長負責制,規定各省區市的行政首長負責本地區糧食的供需平衡和糧價的相對穩定。實踐證明,“米袋子”省長負責制是保障供應、穩定價格行之有效的做法。2010年11月以來,國務院多次強調要落實好“米袋子”省長負責制,細化量化考核指标體系,強化地方政府責任,确保糧食的生産和供應。

“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1988年,為保障城市農副産品供應,國務院批準實施“菜籃子”工程,提出實行市長負責制。20多年來,“菜籃子”産品産量大幅增長,品種日益豐富,質量不斷提高,市場體系逐步完善。2010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出台《關于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提出了12項主要任務。最近國家發改委還明确,對市長負責制設量化考核指标,建立問責制,對月度價格漲幅較高的城市進行通報。

最後,用好進出口調節。雖然我國糧食生産基本保證自給自足,但結構性矛盾還存在。如玉米需要部分進口,大豆對外依存度超過80%。這需要通過進出口來調節,一方面及時組織進口,增加市場供應,如2010年我國進口玉米157萬噸、小麥123萬噸、棉花284萬噸、食糖177萬噸,為穩定物價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對緊缺品種限制出口,優先滿足國内供應。

暢流通:降低成本穩物價

2010年9月8日,走了525公裡後,一批芹菜通過公路從山東運到了上海,經批發市場、二級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環節“多級跳”後,擺上零售攤位,價格也從每斤0.3元漲到3元,漲了整10倍。芹菜“瘋狂漲價之旅”,揭示了流通成本推動物價上漲的玄機。

流通,是商品從生産通往消費的橋梁。在這一過程中,會産生相應的費用和損耗,而這些最終會計入價格,由消費者負擔。現在城市消費的農産品大都來自全國各地,這豐富了百姓餐桌,但過高的流通成本也推高了價格。

事出必有因。具體來說,流通成本高,主要在于:一是環節多,農産品從田間到餐桌要經過5—6個環節,層層加價,價格自然就上去了;二是損耗大,農産品的損耗一般達到1/3;三是經營負擔重,租金、攤位費、進場費近年來大幅上漲。因而,降低流通成本,應着力做到“三減”,把省下來的錢讓利給農民和消費者。

河北省全面推進農超對接

近年來,河北省積極搭建對接平台,舉辦各類洽談會、蔬果節等,不斷推進農超對接工作,使菜農、商家、市民三方均受益。目前,全省有58家規模以上的連鎖經營企業開展了農超對接,對接省内外農産品基地近300個,2010年農産品銷售量近500萬噸,銷售額超過了30億元,使參加對接的農産品流通成本平均降低10%以上,使參加對接的農戶年平均增收3000元。

廣東省推行平價商店

平價商店是指在政府引導和扶持下,通過産銷對接,銷售群衆生活必需農副産品,并在價格異動時承擔保障供應、平抑價格等社會責任的商店。2011年起,廣東省在3年内将投入4.5億元支持平價商店建設,主要運用價格調節基金對平價商店承租經營場所給予适當租金補貼,對貸款自購經營場所給予适當貸款貼息,對産銷對接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生産基地建設等給予适當補貼和貸款貼息。目前,全省已建立300多家平價商店,經營範圍包括米、油、肉、禽、蔬菜等30多類居民生活必需品;到2013年,将基本形成覆蓋全省城市社區的平價商店網絡。

産銷對接,“減環節”。開展産銷對接,是減少環節降成本的有效手段。以農超對接為例,一般可平均降低流通成本10%—15%。目前,亞太地區農産品經超市銷售的比重超過70%,而我國隻有15%左右。國家将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支持産地與銷區、農民生産與超市銷售直接對接,推動從臨時性擴大到長期性對接、從省内擴大到跨區域對接、從以長貯存期産品為主擴大到各類農産品全面對接。今後5年,大中城市農産品經超市銷售比重将翻一番,達到30%。

完善設施,“減損耗”。當前,流通基礎設施不完善,是造成農産品損耗大的重要原因。應進一步完善農産品流通領域公益性基礎設施,支持采後處理、冷鍊物流設施、批發市場建設,以降低農産品在流通領域的損耗。以冷鍊物流體系為例,到2015年,冷庫總容量将從880萬噸增加到1880萬噸,果蔬、肉類、水産品流通環節腐損率将分别降至15%、8%、10%。

降低費用,“減負擔”。價格貴不貴,要看攤位費。市場攤位費、超市進場費普遍過高,給經營者帶來很大負擔,也轉嫁給了消費者。2010年以來,各地采取措施,努力降低攤位費、進場費,如南京下達4個月“減半令”、北京試行免收攤位費。國家正研究制定政策,支持農貿市場建設,化解地價上漲推高攤位費的壓力。同時加強對市場開辦者的監管,規範收費行為,督促降低收費标準。對于運輸費用,新的綠色通道政策将長期化,每年可降低運輸成本超過130億元。

政策傳真

全面清理公路收費

2010年,我國物流總費用約占國内生産總值的18%,遠高于發達國家9%的平均水平。過高的物流成本是導緻不少商品價格過高的重要原因,其中運輸費用又占物流總費用的50%多。為此,2011年6月10日,交通運輸部等5部門下發《關于開展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全國範圍内開展為期一年的專項清理工作,全面清理公路超期收費、通行費收費标準偏高等違規及不合理收費。

強監管:規範市場穩物價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棉裡針”、“糖高宗”……2010年這些熱詞頻繁見諸網絡報端,反映了一部分農産品價格畸高,也折射出市場投機炒作的瘋狂。以最先“蹿紅”的大蒜為例,曾有媒體報道其批發價兩年上漲了100倍。

這種價格的瘋漲,背離了價值規律,扭曲了市場供求關系。種種迹象表明,一些遊資和不法經營者用不正當手段操縱價格,是幕後的直接推手。如大蒜的炒作,就與山東部分經銷商惡意囤積有關。

良好的市場秩序,是保持物價穩定的重要條件。如果市場主體的經營行為不規範,投機炒作和價格欺詐現象多發,不實的漲價信息滿天飛,會放大供求矛盾,引發價格異常波動。因而,必須加大價格監管力度,着力規範市場秩序,有效穩定社會預期。

狠打擊,堅決查處價格違法行為。治亂須出重拳。2011年春節後,查處了家樂福、沃爾瑪超市19家門店的價格欺詐行為,各處最高額度5 0萬元的罰款;5月,又查處了聯合利華(中國)有限公司散布漲價信息案,作出罰款200萬元的行政處罰。今後将繼續強化價格監管,嚴格執行《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保持打擊高壓态勢,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同時加強對農産品收購秩序整治,重點監管農産品電子交易市場、期貨市場,有效穩定農産品市場價格。

國家發改委密集約談穩物價

2011年3月,部分日化、方便面、酒類等企業集中發布漲價信息,推升了漲價預期,個别地方出現了小規模搶購現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場秩序混亂。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約請企業負責人,召開了多個座談會和行業協會會議,介紹價格形勢,宣講政策法規,了解企業經營狀況,聽取企業的意見和建議。約談後,大多數企業表示願意承擔社會責任。約談,作為一種溝通方式,不是行政幹預,目的是通過提前介入進行提醒、告誡,以防止價格違法行為的發生。

嚴監審,強化政府定價商品的價格監管。目前,水電油氣等重要商品,仍由政府定價。它們關系國計民生,在物價格局中具有“穩軍心”作用。必須加強對這些商品的價格監管,提高價格制定的科學性和透明度。2011年将出台《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條例》,要求所有政府定價的商品都要接受監審,避免不合理費用計入成本、推高價格。同時,在調整這些商品價格時,應慎之又慎,做好綜合配套,充分考慮社會承受能力。

促公開,推進價格信息透明化。這有助于引導經營者合理定價,也能使消費者價比三家。一方面,建立健全價格信息發布機制,通過多種形式,及時準确公布市場供求和價格信息。目前各地相繼出台“曬價格”的舉措,南京的“物價微博”讓百姓可随時随地了解最新信息。另一方面,準确闡釋價格政策和有關舉措,及時澄清虛假價格新聞,公開曝光價格違法典型案例,營造有利于穩定物價的輿論氛圍。

農産品期貨市場

農産品期貨市場,最早産生于19世紀中期的美國芝加哥,它在農産品供需矛盾間建立一種緩沖機制。目前國際上仍在交易的農産品期貨有21個大類、192個品種。在我國3家期貨交易所中,大連商品交易所與鄭州商品交易所現階段以農産品期貨交易為主。

增補貼:雪中送炭惠民生

同樣是漲價,不同群體的感受不同。漲價沖擊最大的往往是困難群體,因為在他們的消費支出中,食品所占比重較大。可以說,他們的生活受物價上漲影響最深,也最需要給予幫助。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一個比較龐大的困難群體。其中,城市低保對象、農村低保對象、優撫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領取失業保險人員等,就有近9000萬。化解物價上漲給百姓帶來的影響,最迫切的就是為這個群體排憂解難,保障他們的生活不因物價上漲而下降。

及時發放補貼。當物價出現短期波動時,發放價格臨時補貼,靈活性強、見效快。2010年,各地向城鄉低保、優撫、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了每人每月10元—80元的臨時補貼;2011年春節前,中央财政再次安排資金104億元,向困難群衆每人發放了一次性春節生活補貼100元—180元。今後,價格臨時補貼将逐步從不定期發放向逐月發放轉變,這将更及時地解決低收入群體的實際困難。

提高救助标準。當物價上漲超過一定幅度和時間時,國家會相應提高社會救助和保障标準。2010年年底,我國城市低保、農村低保和農村五保集中供養平均标準,分别達到每人每月251元、117元和246元,比2008年年底分别提高22.4%、42.2%和35.6%;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金标準也從生均2000元提高至3000元。今後5年,我國城鄉低保标準将年均增長10%以上。

建立聯動機制。近年來,浙江、江蘇等地探索建立了社會救助和保障标準與物價上漲挂鈎的聯動機制,根據物價漲幅及時發放補貼、聯動調整保障标準,取得了積極效果。2011年7月,聯動機制已在18個省區市建立,到年底将在全國各地普遍建立起來。這将在物價上漲和困難群衆生活之間,築起一道堅實的“防波堤”。

浙江省實施價格補貼聯動機制

2004年,浙江省建立并實施困難群體生活補貼與價格上漲幅度相挂鈎的動态補貼機制。至2011年3月,已啟動價格上漲動态補貼機制12次,受惠人數達866.07萬人次,累計發放價格補貼75893.03萬元,有效緩解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對困難群體生活的影響。

相關鍊接

1、《國務院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衆基本生活的通知》(國發〔2010〕40号),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局關于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标準與物價上漲挂鈎的聯動機制的通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新華社 2011-08-03)

上一條:《從怎麼看到怎麼辦——理論熱點面對面·2011》之二:勞有所得幹有所值——怎麼解決分配不公
下一條:中共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

 
湖南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網 版權所有 中國 湖南 電話:0734-8281070 郵編:421001 郵箱:908021795@qq.com
舉辦單位:湖南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研究會 承辦單位:2003网站太阳集团形勢與政策教學與研究中心
項目支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09JDSZK042) 湖南省社科基金高校思政教育研究項目(09B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