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八個相統一”要求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幹意見》精神,堅持抓實思想政治理論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四個回歸”,推進“一流課程”“名師工作室”建設,鞏固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經驗成果, 提升師生信息素養、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加快推進教學基層組織和教師教學能力建設,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紮實推進一流本科工程建設,全面提升思想正理論課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
一、加強一流課程建設
1. 推進一流課程建設。繼續推行優質課程評價,新增優質課程 5 門次;提升教師開課能力,增開 1-2 門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人文素質類公共選修課;統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省校一流課程建設,争取新增1-2 門線上、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虛拟仿真等省級“金課”。
2. 建好一批“金微課”。重點建設“形勢與政策”1 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或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結合各門課程的特點, 不斷加強思政課課堂和課程的創優創新,積極打造一批學生真心喜歡、終身受益的思政課“金微課”。
3. 強化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建設。按照教育部關于開展“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優行動”的統一部署與《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基本要求》《2003网站太阳集团課程思政實施方案》,統籌抓好思政課程、課堂、馬工程教材、課程思政工作,把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作為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評價的重要條件,發揮專業課教師的育人作用。學院選樹若幹思政課程示範課、教學名師和團隊,借助學校一批研究項目,建設公共基礎課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
二、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
1. 加快教師教學水平發展。聚焦“以制度保教”,落實“南華大學關于加強教師為本科生授課管理的規定”,嚴把教師教學準入關口; 樹立一批教研教改“種子”教師,推廣 1-2 個小班化教學、啟發式教學的典型經驗;聚焦“名師工作室”建設,立足思政課程、教學改革、教學能力、育人貢獻,培育樹立 1-2 個“南華名師”“南華教學新星” “南華最受學生歡迎教師”;聚焦“以競賽促教”,積極組織教師參加課堂教學競賽、信息化教學競賽、課堂教學改革的研讨和交流,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标導向相統一的原則,建設各門思政課“魅力課堂”; 聚焦“以技術輔教”,加大力度培訓教師掌握“互聯網+”、“智能+” 教育教學模式,提升思政課教師信息化能力素養,促進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創新,将慕課視頻、課堂講授、主題(小班/大班)讨論、課後
作業四大要素統籌起來,全面建設 2-3 門基于移動互聯網的互動式“智慧課堂”。
2. 強化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強化對系/室負責人、專業和課程團隊的教學評價與考核,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育人素養,加大力度引導高職稱教師投身本科教學與教改活動,做實教學基層組織,不斷增強教師的教學質量主體意識,培育形成重視教學、熱愛教學、研究教學的教學質量文化。
3. 深化教育教學研究。深入挖掘學校思政教育教學優勢和特色,
狠抓項目結題率及教改成果的培育、推廣和示範,通過“金微課”“戰疫小課堂”“形勢與政策‘微課’”等多類型研究立項狠抓教改教研實效,提升教研教改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引領和支撐作用。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等方式,組織課堂教學與教學競賽技巧等學習, 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建立并推行名師工作室,打造省級優秀教師團隊,進一步宣傳擴大課程省内外影響力。
三、助力一流專業建設
配合學校做好本科專業規劃和一流專業建設以及深入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 2.0 的相關思政課教學,構建“4+1”課程實踐一體化和“學院+部門”主題實踐一體化機制,打通思政課教學第一課堂與思政教育第二課堂“最後一公裡”,統籌思政課各門課程的實踐教學,落實學時學分、教學内容、指導教師和專項經費,全面制訂思政課實踐教學大綱,精心設計實踐教學方案并推行。
做好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學士學位授權和新專業辦學合格評估相關工作;做好軟件工程、環境工程、通信工程、礦物加工工程等專業的專業認證相關工作。
四、打造思政課網絡考試平台
進一步規範課堂教學各個環節(講授、讨論、答疑、作業和考核),
嚴格記錄學生的平時學習表現,強化過程考核、研讨互動環節,切實抓好過程教學與管理實效,服務學生成長成才。
戰疫防控期間積極構建基于大數據的線上學生學習綜合評價體系,積極推動思政課教學評價方式從傳統的終結性評價向過程性評價轉變,使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
五、嚴格教育教學管理
1. 做好新冠疫情防控期間教學組織工作。制定延遲開學的教學組織方案,積極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教學改革活動,切實做好線上線下的有效銜接,确保教育教學質量。
2. 強化課堂教學管理。強化過程考核、嚴格教學過程質量管理, 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目标達成度。确保學院教授、副教授為本科生授課率達到 100%,各課程調停課率低于 0.5%、重大教學事故發生率為 0。
3. 完善質量監控機制。開展日常教學監控、教學巡查等教學督查督導活動,注重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推動以評教為主向評教評學相結合轉變,加強對評價數據的挖掘和分析,強化評價結果的應用。做好“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台”監測數據填報工作, 充分發揮狀态數據對學校本科教學質量的持續改進作用。
4. 加強質量文化建設。突出學生中心、産出導向、持續改進, 完善學院教學工作評價方案,開展課堂評價、課程評價、學院教學工作評價,通過“課堂-課程-學院”三級評價/評估,促進形成以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核心的質量文化。
5. 提升教學管理服務能力。優化師生辦事流程,做好師生申訴處理工作,全面提升教學規劃、建設、改革和管理服務能力與水平。
6. 圍繞年度教育教學工作主題,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推出新的
教學制度和改革舉措。
2020 年 3 月 31 日